您现在的位置:心理健康知识 >人际关系 > 正文
报仇2
来源:原创 发布人:姚双雁
发布时间:2017-12-19
每个来到咨询室的人,都不可避免的要把咨询师当成他的新仇。
有新仇必然就有旧恨。从出生开始,我们就在积累各种各样的恨(也包括爱)。父母意图给我们最多的爱,同时也不可避免的让我们感受到最大的恨。每一次不恰当的对待,就如同被打了一巴掌而被潜意识记录在案。所以,父母是我们最大的恩人,同时也是我们最大的仇人。
刚出生时,我们没法说话;刚会说话的时候,我们说不清自己的痛;等到我们能说清楚的时候,却又被压制着没有话语权,或者即使说了他们也不明白。我们总是无法言说,于是,就只能做,“我的痛,你不懂,除非你也有同样的痛…”
为了让他们有同样的痛,我们不让自己长大,不让自己成才,甚至不让自己嫁人,不让自己幸福。我们用各种各样的方式不让自己离开家,和家里保持着实际上的或象征性的联结,就是为了留在家里报仇雪恨。
大多数情况下,我们和父母没有那么大的仇,而且向父母报仇也多少有些不好意思,所以我们就报在其他人身上:同学、老师、领导、同事、朋友、爱人、孩子,当然,还有咨询师。越亲密就越仇恨,如果咨询师没能感受到来访者对自己的恨,说明他还没把你当自己人,还需要继续建立关系。
如果你发现某人正在用你不喜欢的方式对待你,不要恨他,因为那只不过是他曾经被对待的方式而已。对于咨询师来说,这正是理解来访者人际模式的最好方式。
来访者总是在用同样的方式去恨别人或招人恨,到了咨询室当然也要故技重施,咨询师如果经不起“诱惑”而恨他,那就上当了,你也成了他生活中的普通一员。但咨询师绝不能是普通人,你勾引我恨你,我偏不恨你。于是他慌了,乱了,不知所措了,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了。
新仇不仇,旧恨自然也就不恨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