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心理健康知识 >子女成长 > 正文
追星的孩子,我该拿你怎么办?
这是我的一个非正式心理咨询个案。
那是七月上旬,我的一个朋友在QQ上给我留言,说是工作关系接触到的一个同事,他有一个乖巧的女儿,开学上高三了,跟父母沟通也不错,就是在追星这件事上不能达成一致意见。女儿什么都好,就是比较迷恋某位歌星,父母觉得是追星导致了成绩下降,觉得马上高三了,希望女儿能将精力都用到学习上,争取考个好的大学,为此多次劝说女儿,但女儿仍然我行我素,没有成效。父母不知道该怎么办,还说女儿比较敏感,希望心理咨询师不要以专业身份,而是以朋友身份跟女儿沟通。完了,朋友问我有什么好的建议没有。
朋友是在跟同事聊天中得到的信息,但信息量比较少。从信息中看不出这个孩子成绩下降是因为追星所致还是有别的原因,其次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如何、沟通方式是不是象父亲说的很好也需要核实。表面看,用父母的话说,女儿乖巧,平时什么话都跟父母说,那么父母真的了解自己的女儿吗?父母都采取了什么方式跟女儿沟通呢?为什么父母的一片好心女儿不能接受,并且没有成效呢?心理咨询师能通过直接跟女儿交流达到父母想要的效果吗?
我反馈的想法:首先正确看待追星现象,追星表现出朝社会发展情感的倾向,即社会化倾向。在青少年发展过程中,把崇拜的对象从父母身上移开很重要,这有利于孩子的成长。追星的一些行为在这个阶段的孩子看来是正常的,只要不出现一些病态的行为,如象杨丽娟那样疯狂地追星。在成长的过程中,孩子会慢慢地加以调整。自我调整需要孩子自己来完成,要经过一个阶段。父母要做的是帮助孩子完成自我调整的过程,首先要认同,其次是加强引导。切忌强行干涉,试图加强管理,正所谓拔苗助长,欲速不达。家长为孩子好的心态可以理解,但希望孩子一夜之间就成熟,是不现实的。第二家长也要思考跟女儿的沟通方式,青春期的孩子跟父母的关系是平等的,父母从心里要将孩子看作朋友,多倾听,尊重孩子。在这个角度上,孩子比较敏感,可能第一次比较排斥心理咨询师,那么在某种角度说,需要先接受心理咨询的是家长,家长要思考自己的教育方式,沟通方式,家长改变了,那么与孩子的关系也会得到改善,孩子也愿意去改变自己。
将信息反馈给朋友后,中间又经过几次QQ交流,提供了一些可操作的建议。朋友告诉我,同事认同我说的,也觉得以前跟女儿的沟通,自己有做得不好的地方。在跟女儿坦诚的沟通后,女儿明确了自己的优势所在,今后的发展方向,第一次主动学习,让父母感到很欣慰,并对我表示感谢。
期间朋友也感慨:父母总是给孩子最好的,但不一定是孩子需要的,父母不能以爱的名义去控制孩子。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,她是一个鲜活的,有思想有情感的个体,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没有条件的,不期望有回报。当有这样的心态和胸怀,其实亲子关系就变得简单但融洽。
在亲子关系中,表面看似孩子的问题,但背后往往隐藏着家庭教育的问题,家长自身也需要做出思考和调整。如果父母意识不到,而是只想孩子改变,是很难去改善孩子的问题,甚至有可能问题越来越严重。亲子关系的一方,首先做出改变和调整的是父母,都将有助于关系朝好的方向改善。